|
|
|
【超级生活网 sUperLIFE.ca专讯】 印度月球登陆器23日完成在月球南极着陆的创举,成为镁光灯焦点。 法新社 印度月球登陆器23日完成在月球南极着陆的创举,成为镁光灯焦点。回顾印度太空计划发展史,曾以脚踏车运送火箭,以牛车测试人造卫星,一路走来艰辛,也令印度人感到格外骄傲。 7月14日,印度太空研究组织(ISRO)发射月球飞船3号(Chandrayaan-3),经过绕行地球轨道、月球轨道以及减速降高等复杂程序,酬载的登陆器“维克蓝号”(Vikram)于23日成功着陆月球南极,并释出探测车。 此次着陆成功,让印度成为继美国、中国以及当时的苏联之后,第4个成功“软着陆”月球的国家,同时更是首个成功着陆于月球南极的国家。 直播影片短短两天就累积7569万次观看,许多国家领袖向印度致贺,驻印度代表处也在社群网站X(前称推特)发文说,这项成就再一次展现印度的科学实力与决心。 月球南极的地形复杂,部分区域永久笼罩在黑暗之中,温度低至摄氏零下230度,对电子仪器挑战极大,就连俄罗斯于8月11日发射的“月球25号”(Luna-25),也于9天后坠毁于月表。 更难能可贵的是,印度太空部2022-23年财政年度的预算约为新台币482亿3077万元,远低于其他国家的类似部门,而月球飞船3号任务耗资约新台币23亿1129万元,还不到好莱坞电影“天能”(Interstellar)拍摄预算的一半。 印度在早期经济条件不佳的情况下,探索太空之路艰辛,早年印度科学家以脚踏车运送火箭以及用牛车改装的空间测试人造卫星的照片,迄今还牢牢烙印在老一辈民众的脑中。 根据ISRO网站,苏联1957年成功发射“史普尼克1号”(Sputnik 1)人造卫星,印度太空计划之父萨拉贝(Vikram Sarabhai)有感于利用科技解决人民问题的重要性,于1962年获政府支持,筹建印度全国太空研究委员会(INCOSPAR),也就是ISRO的前身。 早期印度太空发展过程相当刻苦,探空火箭仅数十公斤重,发射场设在南部的小渔村,科学家用脚踏车和牛车搬运火箭零件。即使到了1980年代,ISRO仍然资源匮乏,科学家必须利用晚上下课时间,到大学借用电脑进行各种模拟分析。 时至今日,ISRO已成功完成120多次的自家太空任务,包括代号“火星飞船”(Mangalyaan)的火星探测,并且还为其他国家发射400多枚人造卫星。 印度接下来着眼于2025年把太空人送上400公里外的地球轨道。 和其他国家一样,印度的太空能力也是失败中学习,即使是这次的月球飞船3号任务,也是建立在前两代的基础上。 2008年的月球飞船1号任务与2019年的月球飞船2号任务,都是以登陆器坠毁而告终。 一位台湾学者告诉中央社,印度能在太空领域取得今天的成就,除了科学家们持续努力之外,另一个重要关键因素是政府首长给予ISRO足够的容错空间,让科学家敢于放手尝试,而民众对于失败的任务,也是以鼓励取代苛责。 他补充,太空产业和汽车产业一样,都能带动科技进步与周边产业发展,就印度而言,目前已有超过400家民间大型、中小型企业及新创公司参与ISRO太空计划,印度的太空经济估计可于2025年达到130亿美元。 他说,台湾也有国家太空中心(TASA),而且是全球晶片研发与生产重镇,理应可在全球太空经济大饼中占有一席之地,民众同样应给予最大容错空间,让台湾可在太空领域异军突起。 |
法律申明|用户条约|隐私声明|小黑屋|手机版|联系我们|www.kwcg.ca
GMT-5, 2025-11-6 19:40 , Processed in 0.02966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